首页 > 三国:大魏庶子,开局截胡邹氏 > 第145章 面见百官而不改色

我的书架

第145章 面见百官而不改色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曹铄出狱后,随着天边渐渐泛白,新的一天悄然而至。贾诩和郭嘉先行告辞,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处理。
曹铄则被几名护卫带往曹操的议事厅,那里是曹操与文武百官商议国事的地方。
议事厅内,早已站满了文武官员,他们或是交头接耳,或是正襟危坐,但无一例外,目光都聚焦在了刚踏入厅内的曹铄身上。
荀彧、荀攸、郭嘉、贾诩、陈群、华歆、钟鹞、满宠、董昭、崔琰、毛玠等,这些曹铄的老熟人,他们的脸上表情各异,有的期待,有的忧虑,有的则是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。
曹操坐在主位,一身戎装,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。
他见曹铄来了,便猛地一拍案几,喝道:“曹铄,你可知罪?”
曹铄面对父亲的质问,并未有丝毫慌乱,他很自然地跪下,语气平静地说道:“父亲,铄实在想不出何罪之有。”
此言一出,曹操差点气晕过去,而议事厅内的众人也开始议论纷纷。
荀彧眉头紧锁,似乎在思索着什么;荀攸则是一脸的担忧,他知道自己的侄子曹铄性格刚烈,今日之事恐怕难以善了。
曹操深吸了一口气,强压下心中的怒火,沉声说道:“你擅自推行科举,无视朝廷法度,此乃一罪;你在寿春不听朝廷号令,专横独断,此乃二罪;更有人告你私德败坏,好色无度,此乃三罪。曹铄,你还不认罪吗?”
曹铄听完,却是微微一笑,说道:“父亲,科举之事,乃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,此乃利国利民之举,何罪之有?至于寿春之事,孩儿自问所作所为皆为朝廷着想,不知何来专横之说?至于私德之事,更是无稽之谈,孩儿自认行得正坐得端,问心无愧。”
曹操见曹铄如此坦然,心中也是一软,但为了维护朝廷的法度,他还是冷声说道:“曹铄,你可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?”
曹铄点了点头,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,高声说道:“父亲,这是孩儿在寿春推行科举的详细记录,以及寿春百姓的联名上书,证明孩儿的清白。”
曹操接过竹简,仔细阅览,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。他看向荀彧,问道:“文若,你怎么看?”
荀彧上前一步,恭敬地说道:“丞相,铄公子所言不虚。科举之事,确实有利于选拔人才,而且寿春百姓对铄公子的评价也是极高。至于私德之事,更是无从谈起。”
曹操点了点头,正要说话,却听一人高声说道:“丞相,铄公子虽然有功,但也不能无视朝廷法度,擅自行事。此事若不严惩,日后如何服众?”
说话之人是陈群,他一脸的义正辞严,似乎在为朝廷的法度据理力争。
曹铄看了他一眼,心中冷笑,这个陈群,平日里与自己并无太多交集,今日却跳出来指责自己,其心可诛。
曹铄正要反驳,却听荀攸说道:“陈大人此言差矣。铄公子虽然有错,但其功绩也是有目共睹。若是因此严惩,恐怕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。”
荀攸的话音刚落,议事厅内又响起了一片议论声。
有的官员支持荀攸的看法,认为曹铄功大于过,不应严惩;有的则认为曹铄无视朝廷法度,必须严惩以儆效尤。
曹操见状,眉头紧锁,他知道今日之事难以善了,必须要做出决断。他看向曹铄,问道:“铄儿,你可有话说?”
曹铄站起身来,环视了一圈议事厅内的众人,最后将目光落在了曹操身上,朗声说道:“父亲,诸位大人,铄自问所作所为皆为朝廷着想,无愧于心。今日之事,铄愿意接受任何惩罚,但也希望朝廷能够明察秋毫,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所蒙蔽。”
曹铄的话掷地有声,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了下来。
众人都没有想到,曹铄竟然会如此坦然地接受惩罚,这让他们对曹铄的看法有了些许改变。
曹操看着曹铄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。
他知道,自己的这个儿子,虽然年轻,但已经具备了一名统帅应有的气度和智慧。他深吸了一口气,正要宣布对曹铄的判决,却听一人高声说道:“丞相,臣有本奏!”
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贾诩缓步走出,手中拿着一卷竹简,脸上带着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。
曹操见状,心中一动,他知道贾诩向来不轻易表态,今日此举,必有深意。他点了点头,说道:“文和,有何话说?”
贾诩上前一步,将手中的竹简递给曹操,笑着说道:“丞相,这是臣刚刚接到的密报,与铄公子有关,还请丞相过目。”
曹操接过竹简,展开一看,脸色顿时一变。他看向曹铄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问道:“铄儿,这可是真的?”
曹铄微微一笑,说道:“父亲,千真万确。”
议事厅内的众人见状,心中都是一惊。他们不知道贾诩的密报中写了什么,竟然让曹操如此失态。荀彧等人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。

曹操深吸了一口气,强压下心中的激动,高声宣布道:“诸位,铄公子虽然有错,但其功绩也是有目共睹。今日之事,便到此为止。铄公子,你先退下吧。”
曹铄躬身行了一礼,转身退出了议事厅。他知道,今日之事,已经圆满解决。而这一切,都要归功于贾诩的密报。
议事厅内的众人见曹铄离开,又开始议论纷纷。他们不知道曹铄究竟握有什么王牌,竟然能让曹操改变主意。荀彧等人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忧虑。
而曹操则是满脸的喜色,他看向贾诩,问道:“文和,此事当真?”
贾诩点了点头,笑着说道:“丞相,千真万确。铄公子在寿春推行的新政,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效。寿春的百姓安居乐业,粮食产量大增,商贾云集,已经成为了中原最繁华的城市之一。”
曹操听完,哈哈大笑,说道:“好!好!好!铄儿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!诸位,今日之事,便到此为止。日后,谁若再敢无端指责铄儿,我必严惩不贷!”
议事厅内的众人听完,心中都是一惊。他们知道,曹操这是在为曹铄撑腰,日后谁若是再敢对曹铄不利,恐怕会遭到曹操的严厉打击。
荀彧等人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。他们知道,今日之事,已经无法挽回。曹铄的地位,已经牢不可破。
而曹铄,则是一脸的轻松,他知道,自己已经成功地度过了此次危机。而这一切,都要归功于贾诩的密报,以及曹操的支持。

sitemap